已經初步體驗過基地的春夏秋冬,第二年的基地,大家也要開始幫忙建設了,現有區域如何造出來的,有實際參與就會知道,另外,基地週遭的探索,也將更進一步,過去一年所散布的"點"連成了很多線,即將開始要變成面了,這才是長期參與有趣的地方
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
2017年8月30日 星期三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21堂-小黃瓜、益生菌、桂竹筍2)
遇到問題,就是想辦法解決問題,這是活動中,不斷運作的概念之一。現今的社會,很多都是遇到問題之後,只會出一張嘴巴抱怨,很少動手解決問題試試看,既然是共學團,就不會希望自己的小孩也變成這樣,所以在活動的過程當中,不會刻意創造完全沒有問題的環境,而是會讓小孩子瞭解及看到,不論任何事情都或多或少會遇到問題,重點不是愣在那裡,或是哭一哭就沒事了,而是要去看看問題發生在哪裡,想想有哪些方法可能可以解決,然後做做看是否有解決問題
2017年8月29日 星期二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20堂-清玉米田、採剝桂竹筍)
不同季節,大自然有不同的面貌,農作物、環境中的生物跟人一樣,都有生老病死,一個生命的離開,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,而且離開了,還可以幫助另一個生命更好,這是自然很奧妙的地方。自然界沒有廢棄物,每一樣都有其存在的意義,人也是一樣,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,希望大家能夠在與自然共處的過程中,找出自己存在的意義
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19堂-高麗菜苗、高麗菜水餃)
來農園不是只是種種菜,還有很多不同領域可以看、可以學,很多事情都是機會機會,例如這次的山難救助演習就是其一。自己曾經在消防隊從事救護工作,受訓到EMT2,對於演習,甚至實際救護情況毫不陌生,也有很多故事可以說。小孩子對於消防車,是很有興趣的,除了地震體驗車之外,高空雲梯車也是受歡迎的車種之一,光是看到車上設備,就有很多問題可以問,擁有無限的好奇心,才是小孩子呀^^
2017年8月27日 星期日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18堂-回顧三貂嶺、草仔粿、紅蘿蔔應用、玉米筍)
回顧很重要,可以加深印象,也可以補充說明,適時將已教過的東西拿來運用,可以將各種不同領域的知識聯結得更好,這也是同一位老師,連續性的戶外活動,才辦得到的,而且由於同一位老師長期觀察,就能知道小孩子的情況,能據此安排最適合小孩子的活動,也就是,活動是根據小孩子的狀況來決定(活動follow小孩子),而不是小孩子去follow活動
2017年8月26日 星期六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17堂-三貂嶺古道)
第一次的基地外活動,準備以平溪線為主軸,而基地週遭的活動,則是以陽明山為主軸,基地內、其次基地週遭,再延伸到全台灣的行程,這次終於要開始了。
要探索美麗的台灣,體能是少不了的,跟車子停在旁邊就可以直接露營的這種接觸戶外方式不同,最大的差別在於,車子停在旁邊,是大家都做得到的,也就是一塊地方,由一堆人去分,每個人的活動空間自然小,聽到的大部分是人的嘻鬧聲;而需要付出體力才能到得了的地方,則由少數願意流汗的人去分,每個人分到的空間自然大,聽到的則大部分是自然的蟲鳴鳥叫。
2017年8月25日 星期五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16堂-竹子鑽洞、採收櫻桃蘿蔔、拜訪水源地)
由於預報今年可能雨量偏少,所以決定先將水資源這個主題提前運作。水,不管對人或是對農作物來說,都是最重要的一項自然元素,不管在哪裡定居,沒有水就沒有辦法活下去,也種不出農作物可以吃,那麼農園的水是怎麼來的呢?!走過一次,就會開始有感覺,而這是未來探索基地週遭,以及更進一步探索全台灣水資源的第一步
2017年8月24日 星期四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15堂-地瓜葉種植、鋸竹子、初探竹林)
自然生活,有的動作就是必須要重覆做,種蔬果的整個過程,一期種完種下一期,一年過完過下一年,並不會覺得這樣就會無聊。有的動作必須多做幾次才能熟練,有的感受必須多做幾次才能體會,因此,只做一次通常只是做到表面,離核心還有一段距離,花了時間及金錢,換得的是摸摸表面卻以為是核心了,是很可惜的事呀
2017年8月23日 星期三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14堂-活動回顧、挖坑3、紅蘿蔔、櫻桃蘿蔔疏苗)
基地的活動比較特別的地方,在於沒有塞滿時間,也沒有一定要小孩子做共同的動作。每個小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,接觸自然的經驗也有所差異,因此常有自己想做的事情,如果一定要照大人所規劃的進度走,很多情況是小孩辛苦,大人也辛苦,若保留彈性,孩子再度參與進來的主動性反而提高,小孩開心,大人也輕鬆,這也是長期參與才能看到的情形
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13堂-挖坑2、拔白蘿蔔、關東煮、種櫻桃蘿蔔、做鬆餅)
一環扣一環,參與的次數越多,越有感覺,概念也會連結起來。親師生共學,不知不覺由夏天到了冬天,在共學過程中,不只傳承,還仍不斷在學習,親師生一起成長的感覺,不同於親子共學,連老師也一起討論,視野跟可能性增加了不少,舊有舊的經驗,新有新的思維,兩者的碰撞與激盪,是填鴨式單向灌輸很難做到的
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12堂-香蕉圈挖坑、採切菜、做芋圓)
北部冬季多雨,長期參加的親子家庭,就算寒冷天也是風雨無阻,著實令人感動。還記得籌備時試辦的大自然學校活動,那天正好是冬天最冷的一天(不到10度),而且還在下雨,早上7點多的火車會合,代表最晚六點就要起床,若住遠一點則要五點多起床,若參與的家庭要請假,真的是很正常的情況。穿著雨衣,上了火車,發現大家都已在火車上,那時的心裡是暖的,是感動的,也因而讓自己更加有動力,創造了現在進行式的大自然學校活動
環境很重要,但在一起的人更重要,好的環境需要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才會維持,這群人也因為好的環境而讓自己更好,這是一個良性循環
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11堂-除地瓜葉甜椒、間拔紅蘿蔔、採菜、種香蕉)
基地位處山區,夏冬分明,夏天直曬太陽也會熱到36度以上,冬天還下過雪,真的相當極端,因此夏冬作物的種植,而且還需有機種植,難度自然不低。夏天相較冬天來說,時間較短,農曆八月開始傍晚就很涼快了,蘿蔔的種植也準備開始,可以一路種到清明,高麗菜則可以到五月。也就是夏季的瓜類會比其它地方晚種,冬季蔬菜會比其它地方早種,適時適地適種,種起來才會比較輕鬆愉快
2017年8月18日 星期五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10堂-器具的應用、芋頭採收)
【思考與觀察】,是活動中很重要的元素,而不是一直"照著做",只有照著做,而沒有思考與觀察的話,通常只會被動,很少主動,若想要看到小孩子主動,就需要給予他們時間,而不是代為安排所有事情,把時間塞滿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