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

從2017到2018

即將進入2018,基地也要進入下一階段,課程合作的部分了,除了將有長期主題式活動之外,也會加入其它面向的內容。和志同道合的老師及家庭們一起前進,對我們來說,才是真正的親師生共學,共同學習及活出精彩的人生!

2017,小彩虹在今年報到,我們能給她的,不會是大筆的金錢遺產,而是自出生後,有廣大的土地可以踩踏探索,有不需空氣清淨機就可以呼吸到的新鮮空氣,可以吃到自然栽種並經過檢驗通過的有機蔬菜,不需淨水器而是喝位於山泉水最上方最純淨水源頭的水,還有找到志同道合家庭的小朋友們

2017,是農園基地正式運作的第一年,也是跳脫農園只是種種菜的地方的第一步,夏令營最意外,去年試開一梯之後,今年還沒開放報名,就已經兩個梯次額滿;也試著開了往基地外的B行程,雖然人數未額滿,但回饋是相當不錯的,很高興有了死忠的家庭,去年在A行程第一次碰面,今年B行程再度結緣,還預約了明年的活動,充分感覺到我們設計的連續性活動的精髓

2017,幼幼組第一組運作一年半以上了,這個組很特別,是無菜單料理,擺脫了市面上所有活動,都是需要課程先安排設計出來,然後家長預繳上課費用的型態。從回鄉之後開的第一次活動只有一個家庭參加,到現在有了沒有課程先規劃公布、沒有事先預繳費用、但仍願意次次來訪(每雙週一次)、願意寒流下雨感冒也要來、願意幼兒園請假來基地活動的親子家庭,真的是很棒很棒的緣份,真的是很深很深的情感,而這個緣份仍在繼續…

2017,跟夏令營一樣,我們還沒公開明年要開始合作課程,就很奇妙的,有幾位很有想法的老師們,來基地談合作事宜了,雖然還有很多事情要磨合,但很開心有正向的能量不斷傳過來,最快從下個月就會開始,然後是冬令營的合作課程,接著夏令營也有了初步的探問,無限的可能正在不斷發生,自己也很好奇火花會變成什麼樣巨大的火焰

2018,會是進階的一年,我們基地本身的A行程會進化,基地外的B行程會有其它支線,自主學習的C行程會試著展開,然後還有數種合作課程的推出, 然後,小彩虹也開始會走路了,希望能開始她人生中的第一條古道,總而言之,感恩及讚嘆上天無形中的安排XDD

2017年10月6日 星期五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26堂-採金針part2、地瓜的應用、施肥翻土)

不用獎勵跟懲罰,小孩子更積極主動!
獎懲,就是條件交換,驅使小孩子去做事的方法之一,若使用不當,或是過度使用,容易變成養胃口,獎品或罰則就需要越來越多或越來越重,小孩子才會考慮去做。為什麼要獎懲,這回歸到小孩子為什麼要去做這件事,若是小孩子自己想要去做,其實不需大人動口也會主動去做,若是大人要小孩子去做大人想要的而不是小孩自己想要的,那麼就容易動到條件交換,而多數大人又習慣用物質去做交換,因此小孩子就會看看能換到什麼,再決定自己是否要去做
先不論交換是好還是不好,因為會想要用到交換這個方法,其實是有很多現實的因素,但如果不跟小孩子做交易(利誘或威脅),就會很難帶嗎?一直很好奇的我,進入教育界後決定盡量不用到"獎懲",看看能帶到什麼地步,前前後後也邁進第九年了,目前還沒用到過,我跟小孩子之間的互動也沒因此不好,小孩子也不會因此都不做事情,這部分的經驗會陸續在後續紀錄中分享~~

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

【2018年發展重點】

2017慢慢進入尾聲,2018要做的事已有了概念及發展。

★整體目標:
在離都市不遠的大自然環境中,鼓勵孩子遊戲、探索和自發學習,尊重孩子的個人特質,協助尋找及發揮孩子的個人天賦,老師不是下指令者,而是陪伴、協助、引導者。跟著農園的步調,動腦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,參與及協助各項自然建設,體會如何自然生活。
重點不是只有學了什麼,而是"要怎麼學";不是僅給予我們過去的經驗,而是先引導觀察思考,嘗試自己面對及想方法解決問題,我們則"分享"自己的經驗;不是單向式只跟著玩,而是"互動"式自己也參與其中,也要設計規劃及解決遇到的問題

★(第一件)農園基地預定規劃:跟著基地的腳步走
①幼幼組(國小前)
【第一團後續(雙週一次)】第一團目前已進入第二年,基地活動進階版,並加入戶外主題式(陽明山系及平溪線)
【第二團後續(每月一次)】第二團第一年剛結束春夏季主題,目前進入秋冬季主題

②國小組
【春夏秋冬令營】連續五天的主題式行程
A行程:食農教育與古道溯源
B行程:主題式(例如鐵道、田間小鎮、…)
C行程:行動學習(自己試著設計行程,初期為雙北市、逐步往外延伸至外縣市、離島)


★(第二件)長期合作:與有意願長期的自學/共學團體,或是社團、社區、友善商店等單位組織合作
①幼幼或國小
【基地/營隊】協同教學,本農園可以當成長期固定的郊外基地,大家一起合作、分享及學習,固定時間(平日或假日,每週一次、每月一次、…)或是某一段連續的天數皆可

②社團、社區、友善商店等單位組織
【月主題、季節性主題】不同時間點有不同的主題
【小田園戶外教學】配合國小的小田園計畫


★(第三件)基地深耕、經驗分享、建立新的連結
①自己和基地有更深的連結,並與第一、第二件事中所成立或有連結的團,共同參與基地的建設
②講師(農會、生產力中心、社區大學、…)
③連結志同道合的夥伴(認識正向能量的新朋友、學習新事物…)

2017年9月9日 星期六

【2017夏令營】探索平溪線

探索平溪線,是今年(2017)夏令營,從基地由內而外所新開的主題式活動,期待藉著行動學習的方式,讓小孩子更有體會。第一天會用小溯溪的方式到達基地,並簡單說明後面四天的平溪線行程;第二到五天是實際走訪具歷史意義或具特色的地方,盡量不走觀光景點,因為觀光行程可以留待家庭自己出遊。
平溪線,瑞芳->猴硐->三貂嶺->大華->十分->望古->嶺腳->平溪->菁硐,有什麼可以探索的呢?!

2017年9月8日 星期五

【頂山山頂--大自然學校】活動報名及課程類型

★請貴團體,點選下列適合的連結參考

【團體包場】(國中小師生、公司團體、親子家庭、國小安親才藝班、課後共學團)
【團體參訪】(旅行社、幼兒園、社區里民、外國客)
【授課】環境教育、食農教育、鄭子太極拳、活動支援
【合作提案】認養、課程合作、拍攝

★長期活動:
【幼幼組(平日)】隨時可加開新團
【幼幼組(週六)】(週三組後續,運作中),隨時可加開新團
【幼幼組(週日)】(每個月一次,運作中),隨時可加開新團
【國小組】籌備

★近期活動報名:
【夏令營、冬令營】(尚未開放報名)

【國小組V0.5】籌備

頂山山頂大自然學校   國小組 戶外行動探索 
《企劃概念》
以國小學童設計的課程內容涵蓋:感官探索、生活應用、自然教育等層面,是綜合的引導,而不是分科的學習,例如不會一直都是種菜、爬山,或是一直都是在講生態昆蟲,而是教導如何生活,而生活就會運用到各領域(食農、歷史、地理、物理、數學、生態、體育…)的概念,再例如,不是只坐在準備好的椅子上聽不同的課,而是連自己坐的桌椅、穿的衣服都自己試著做出來;又例如更進一步,公共議題的討論也會逐步進行。
大自然學校秉持著要將《學習生活化》的理念,讓孩子在活動過程中,在每一個學習的現場,可以實踐所學、所用,學習著靠自己的能力,解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。總而言之,行動學習的概念不是看看玩玩而已的行程,甚至快樂與成就感,是需要辛苦付出才能得親自感受的。

【授課】環境教育、食農教育、鄭子太極拳、活動支援

【人數】視各單位的需求
【費用】行情價1600元/1小時、基本出勤2小時,外縣市交通費實報實銷
【時間】可討論指定地點、想要的時段
【內容】

【團體參訪】(旅行社、幼兒園、社區里民、外國客)

【人數】原則上團體最少20人,因停車場及農園場地大小限制,同時段不超過60人,超過的話,建議分為上下午兩梯次(可討論)

【內容】課程合作、參觀訪問,認識自然有機,以及瞭解農園基地的運作經驗,可附加活動

【時間及費用】可來電或來訊洽詢,因每個團體的情況不同

【團體包場】(國中小師生、公司團體、親子家庭、國小安親才藝班、課後共學團)

【活動內容】:視月份、當時氣候環境及作物而有所不同,舉辦過的活動如下:
①農作物的採收及應用:拔白蘿蔔做蘿蔔糕、挖地瓜做薯條、挖芋頭做芋圓、採桂竹筍剝殼、採金針鹹酥、採高麗菜包水餃、採南瓜做南瓜粿、…
②共煮共食:一起採收、一起切菜、一起煮、一起吃
③食農教育:食品添加物、認識有機
④週遭古道探祕玩水:結合當地歷史文化、水資源、
⑤香草應用:餅干烘焙、香草飲料、純露精油、香草餐、…
⑥五感體驗:簡易生火、赤腳採土
⑦農事操作:機器操作翻土整地、小苗移植、除草、…

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25堂-搬運石頭、採金針、挖地瓜)

童年的基地,就是如此迷人,唯有長期參與,才能感受到深處。小孩子很難無聊,因為有太多地方可以探索,通常在這裡的家長要做的不是一直想事情給他們做,而是注意到安全即可,通常這裡的老師要做的不是一直說,而是讓小孩子自己主動多做,這樣的話,帶領才會很輕鬆呀~~

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24堂-三條水圳)

水,不是用來玩水而已,步道,也不是體育課或是生態課而已,它牽涉到一個為了讓人活下去,而辛苦拔山涉水所走出來的歷史,運用地理及物理的概念,做出來能讓未來的人不需擔心沒水的水圳。
基地,有一主要水源及一條支援的水源,所需的儲水截水設備比較小,在走過古道、看過基地的水源頭之後,因為基地周遭有一些知名的步道,所以這次就搭配此步道,去看看一整個山頭住戶的水源如何取截,也因為有個對照,就會更清楚這個概念。

2017年9月2日 星期六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23堂-小溯溪)

溯溪,不是只是玩玩水,挑戰刺激而已,重點之一是團隊合作,互相幫忙,自己在這次小溯溪之前,已經先帶了不少相關的概念,先引導尊重生命、維護環境、認識風險、學習處理等概念,再加上瞭解小孩子的體能狀況是沒問題的,後續才決定了這次的行程
水資源在之前的活動已有了開始,探訪了基地的水源頭,接著,就順著基地周遭的活動,來繼續水資源的主題。

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22堂-工具除草、新區介紹、水果玉米、水圳玩水)

已經初步體驗過基地的春夏秋冬,第二年的基地,大家也要開始幫忙建設了,現有區域如何造出來的,有實際參與就會知道,另外,基地週遭的探索,也將更進一步,過去一年所散布的"點"連成了很多線,即將開始要變成面了,這才是長期參與有趣的地方

2017年8月30日 星期三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21堂-小黃瓜、益生菌、桂竹筍2)

遇到問題,就是想辦法解決問題,這是活動中,不斷運作的概念之一。現今的社會,很多都是遇到問題之後,只會出一張嘴巴抱怨,很少動手解決問題試試看,既然是共學團,就不會希望自己的小孩也變成這樣,所以在活動的過程當中,不會刻意創造完全沒有問題的環境,而是會讓小孩子瞭解及看到,不論任何事情都或多或少會遇到問題,重點不是愣在那裡,或是哭一哭就沒事了,而是要去看看問題發生在哪裡,想想有哪些方法可能可以解決,然後做做看是否有解決問題

2017年8月29日 星期二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20堂-清玉米田、採剝桂竹筍)

不同季節,大自然有不同的面貌,農作物、環境中的生物跟人一樣,都有生老病死,一個生命的離開,是另一個生命的開始,而且離開了,還可以幫助另一個生命更好,這是自然很奧妙的地方。自然界沒有廢棄物,每一樣都有其存在的意義,人也是一樣,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,希望大家能夠在與自然共處的過程中,找出自己存在的意義

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19堂-高麗菜苗、高麗菜水餃)

來農園不是只是種種菜,還有很多不同領域可以看、可以學,很多事情都是機會機會,例如這次的山難救助演習就是其一。自己曾經在消防隊從事救護工作,受訓到EMT2,對於演習,甚至實際救護情況毫不陌生,也有很多故事可以說。小孩子對於消防車,是很有興趣的,除了地震體驗車之外,高空雲梯車也是受歡迎的車種之一,光是看到車上設備,就有很多問題可以問,擁有無限的好奇心,才是小孩子呀^^

2017年8月27日 星期日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18堂-回顧三貂嶺、草仔粿、紅蘿蔔應用、玉米筍)

回顧很重要,可以加深印象,也可以補充說明,適時將已教過的東西拿來運用,可以將各種不同領域的知識聯結得更好,這也是同一位老師,連續性的戶外活動,才辦得到的,而且由於同一位老師長期觀察,就能知道小孩子的情況,能據此安排最適合小孩子的活動,也就是,活動是根據小孩子的狀況來決定(活動follow小孩子),而不是小孩子去follow活動

2017年8月26日 星期六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17堂-三貂嶺古道)

第一次的基地外活動,準備以平溪線為主軸,而基地週遭的活動,則是以陽明山為主軸,基地內、其次基地週遭,再延伸到全台灣的行程,這次終於要開始了。

要探索美麗的台灣,體能是少不了的,跟車子停在旁邊就可以直接露營的這種接觸戶外方式不同,最大的差別在於,車子停在旁邊,是大家都做得到的,也就是一塊地方,由一堆人去分,每個人的活動空間自然小,聽到的大部分是人的嘻鬧聲;而需要付出體力才能到得了的地方,則由少數願意流汗的人去分,每個人分到的空間自然大,聽到的則大部分是自然的蟲鳴鳥叫。

2017年8月25日 星期五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16堂-竹子鑽洞、採收櫻桃蘿蔔、拜訪水源地)

由於預報今年可能雨量偏少,所以決定先將水資源這個主題提前運作。水,不管對人或是對農作物來說,都是最重要的一項自然元素,不管在哪裡定居,沒有水就沒有辦法活下去,也種不出農作物可以吃,那麼農園的水是怎麼來的呢?!走過一次,就會開始有感覺,而這是未來探索基地週遭,以及更進一步探索全台灣水資源的第一步

2017年8月24日 星期四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15堂-地瓜葉種植、鋸竹子、初探竹林)

自然生活,有的動作就是必須要重覆做,種蔬果的整個過程,一期種完種下一期,一年過完過下一年,並不會覺得這樣就會無聊。有的動作必須多做幾次才能熟練,有的感受必須多做幾次才能體會,因此,只做一次通常只是做到表面,離核心還有一段距離,花了時間及金錢,換得的是摸摸表面卻以為是核心了,是很可惜的事呀

2017年8月23日 星期三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14堂-活動回顧、挖坑3、紅蘿蔔、櫻桃蘿蔔疏苗)

基地的活動比較特別的地方,在於沒有塞滿時間,也沒有一定要小孩子做共同的動作。每個小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,接觸自然的經驗也有所差異,因此常有自己想做的事情,如果一定要照大人所規劃的進度走,很多情況是小孩辛苦,大人也辛苦,若保留彈性,孩子再度參與進來的主動性反而提高,小孩開心,大人也輕鬆,這也是長期參與才能看到的情形

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13堂-挖坑2、拔白蘿蔔、關東煮、種櫻桃蘿蔔、做鬆餅)

一環扣一環,參與的次數越多,越有感覺,概念也會連結起來。親師生共學,不知不覺由夏天到了冬天,在共學過程中,不只傳承,還仍不斷在學習,親師生一起成長的感覺,不同於親子共學,連老師也一起討論,視野跟可能性增加了不少,舊有舊的經驗,新有新的思維,兩者的碰撞與激盪,是填鴨式單向灌輸很難做到的

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12堂-香蕉圈挖坑、採切菜、做芋圓)

北部冬季多雨,長期參加的親子家庭,就算寒冷天也是風雨無阻,著實令人感動。還記得籌備時試辦的大自然學校活動,那天正好是冬天最冷的一天(不到10度),而且還在下雨,早上7點多的火車會合,代表最晚六點就要起床,若住遠一點則要五點多起床,若參與的家庭要請假,真的是很正常的情況。穿著雨衣,上了火車,發現大家都已在火車上,那時的心裡是暖的,是感動的,也因而讓自己更加有動力,創造了現在進行式的大自然學校活動

環境很重要,但在一起的人更重要,好的環境需要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才會維持,這群人也因為好的環境而讓自己更好,這是一個良性循環

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11堂-除地瓜葉甜椒、間拔紅蘿蔔、採菜、種香蕉)

基地位處山區,夏冬分明,夏天直曬太陽也會熱到36度以上,冬天還下過雪,真的相當極端,因此夏冬作物的種植,而且還需有機種植,難度自然不低。夏天相較冬天來說,時間較短,農曆八月開始傍晚就很涼快了,蘿蔔的種植也準備開始,可以一路種到清明,高麗菜則可以到五月。也就是夏季的瓜類會比其它地方晚種,冬季蔬菜會比其它地方早種,適時適地適種,種起來才會比較輕鬆愉快

2017年8月18日 星期五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10堂-器具的應用、芋頭採收)

【思考與觀察】,是活動中很重要的元素,而不是一直"照著做",只有照著做,而沒有思考與觀察的話,通常只會被動,很少主動,若想要看到小孩子主動,就需要給予他們時間,而不是代為安排所有事情,把時間塞滿

2017年7月29日 星期六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9堂-煮火鍋、間拔白蘿蔔苗、機器翻土、認識火part1)

自然界四大元素:風、火、水、土,是幼幼時期開啟五感的好朋友,親近它,自然喜歡它,喜歡它,自然愛護它。知識的傳遞在此時期,對我來說會擺在後面,當小孩子真的想要瞭解的時候,學習的動機及效率,會遠超過大人幫他們排好好時間及課程的方式,當小孩子只是被硬塞的時候,通常就只能靠獎勵跟懲罰,他們才會往前走


2017年6月28日 星期三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8堂-盆栽育苗、採玉米筍、照顧白蘿蔔、水瓢)

連續性,是基地活動的主軸,若戶外活動也能循序漸進,參與者就不容易排斥,也能體會到其中的精髓,以及自然連結其它領域的事物。到農園只是種種東西跟採收蔬果?那就是不太懂什麼是自然生活;到戶外爬爬山只是鍛鍊體力及意志力?難怪小孩子不太喜歡外出,寧可坐在家中玩3C。

我要創造的,不是一個讓人玩玩而已的場域,而是一個就算讓參與者感到辛苦,還是願意再來的地方

2017年6月26日 星期一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7堂-做點心、組裝盆栽)

除遇較大的天氣變化,風雨無阻,是活動的特性。現在的人,下雨覺得很煩不想到戶外,大太陽紫爆不敢到戶外,陰天空氣品質差也不宜到戶外,以後的人類或許從出生後,就不會再出門了。外面的世界有VR、AR可以體驗,四肢也越來越少用到,根據演化,之前仍有尾巴的人類,尾巴會因為少用而退化消失,現在越來越少動的人類,可預期未來四肢也會慢慢退化,因為如同尾巴越來越少用到的關係

下雨天,其實也有很多事可做,未來基地外的探索行程,也是風雨無阻,而且還會發現,雨天出去探索,有很多好處,有不同好玩的地方,這就讓大家到時自行體會

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6堂-做冬瓜茶、初挖生態池)

跟著農園走,讓共學團一起參與基地的建設,一起建造自己的祕密基地,是活動主軸之一,未來有很多區域要做整理,例如竹林道路、生態池、水田、窯、…等,真的要長期參與,從頭到尾,才學得到整體的概念,否則,都是在玩最末端的事,這樣所得到的,都是很破碎的知識。跨領域整合,是現在開始的趨勢,分門別科將成過去,將不同領域結合運用,未來才有無限的可能性

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5堂-刨葫瓜皮、種玉米)


塑膠的發明帶來了便利,但是後續卻變成了垃圾,自然物的工具製作很費工,但是卻可以回歸土壤再循環利用,一個沒有廢棄物的生活,資源才能永續利用,期待之後的發明,都是能以"永續"為前提來思考,又便利又能永續,不是遙不可及的夢

2017年6月21日 星期三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4堂-葫瓜餅)

基地的食農教育,是整體活動規劃的一小部分,主軸是生活化,連結了週遭的自然環境,與z整合了各領域,跟學校分科教學不同,並不是用看影片來學生命教育,不是偶爾去戶外教學就是環境教育,不是種種東西、玩玩DIY就是食農教育

2017年6月20日 星期二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3堂-小黃瓜種植、初探水圳)

跟在學校或在家裡不太一樣,在基地,身體動一動之後, 很容易就可以吃很多食物,不需要說"要珍惜",自然都會吃光光,據老爸說,以前農忙時,一天是吃五餐的,有在動,能量消耗就多,自然需要補充很多,現在工作型態不一樣,坐著的比例跟時間較多,所以能量消耗就少,自然吃得就少;在學校,則視課程安排及個人習慣,若每節下課有去強度較大的運動,或是上午有體育課,自然午餐吃得就多,反之則吃得就少,也就是當天午餐會吃多少,是根據當天的身體狀況而定,若是沒什麼活動到,但是又被要求吃完超出那時飢餓程度的食物,吃不完又要被說"不珍惜",那麼吃飯就變成一件很無趣的事

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2堂-竹槍、盆栽種植)

"有感受",比"做很多事"還來得重要,不把行程排滿滿,因為單方面塞東西給小孩子,通常只會創造出不會思考、只會被動聽指令的人。唯有讓小孩子有思考的時間及空間,他們才會像個人,而不是像個機器人;唯有讓小孩子動手去做,道理跟實務並行,他們才能學會應用與變化,而不是空說一嘴道理;唯有讓小孩子有嘗試錯誤、適度承擔風險的機會,他們心理素質才會增強,學會如何抗壓、學會遇到問題要如何解決

2017年6月18日 星期日

【親師生共學】幼幼組紀錄(第1堂-導覽、香草餅干、小黃瓜現採現吃)

長期連續性、由內而外、由淺入深,在幼幼組引導上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,初期原本想要有個固定課程,但運作時發現郊外不如室內環境穩定,易受自然環境氣候因素所影響,因此調整為不以短時間內做很多事為目標,這次沒做到的,以後也有機會做到,將時間拉長,就可以連結完整的概念,會因氣候而改變,才是"真實"連結戶外的活動;也因為引導者能長期觀察小孩子的狀態,就能針對不同小孩、不同狀況,來機動調整該次的活動內容,因此,跟外面的課程最大的差異,就是活動內容會隨著當時的氣候、當時的作物成長情況、當時小孩的理解能力,而有所不同,並不是一開始就全部排好,照表操課的模式

2017年6月17日 星期六

【親師生共學】02-幼幼組



自己是體制內教育長大,而目前是用體制外教育的方式來引導小孩,希望藉由提供所擁有的天然場地,以及體會到的引導方式,跟一群志同道合的家庭共同學習成長,並將此做成記錄,提供給有類似概念的朋友們。個人認為,教育不該是只有高經濟能力才能獨有好的資源、好的課程內容也不是只有能讀體制外的小孩才學習得到,各地區都該有自己的特色、都有好的引導者,整體才會有好的發展,大部分都只集中在一個地方或特定學校,是很可惜的

幼幼組,是自己回鄉後的概念實踐,是教育的方式之一,從自然教育帶入生活應用,從基地開始逐步延伸到全台灣,組的成立很不簡單,其一是家長有意願付出長時間及與孩子共同學習成長,其二是大家時間上能夠配合、地點遠近可以接受,其三是認同從小到大、由內而外、由淺入深、要克服風險而不是把風險拿掉就以為安全的概念。

現在的活動很多,每一種行程都讓人想去體驗看看,所以大部分的人會覺得,一直去同一個地方能有什麼好玩的,但是一個地方,真的有很多值得探索的東西,就看自己懂還是不懂,不懂的時候是否願意花時間向他人請教讓自己懂,這個過程,其實小孩子就在模仿及學習大人了,大人看看而已,小孩也是玩玩而已。幼幼組,重點不是做了多少,而是要用什麼態度去做,農園不是只種種農作物的地方,而是自然生活的基地。

基地,是一個根據地,自己有感情的一個地方,並不是要大家都不要往外跑,而是在現今眼花瞭亂的各式活動中,每個月願意撥出一些時間,在同一個場域一起活動,一起維護,一起改進不是很好的部分

期待不同地區的大家,都能建立各自的基地,一個創造永恆回憶的地方

2017年6月16日 星期五

【自然生活】03-水源

水,是維持生命最重要的元素,如果沒有水,人、動植物、農作物就無法存活,因此古人在找尋居住地或是行走的道路,都以有水在附近為最前提,沒有水,也就沒有食物,因為食物需要水才能成長,而我們也同時需要水跟食物才能存活,所以住家及農園的水源,是極度珍貴的

【太極平衡】02-自然耕作




將所學運用在生活中,是我現在的生活方式,而之前,活動只是工作放假時才會去的。馬上,或是過不久就會用到的事物,現在會優先去找資源學起來,而"未來有可能會用到",或是"看起來有用,但不確定是否會用到",就擺到後頭,因為大部分都會變成是去玩玩而已,感覺看了很多,但是跟自己的人生並沒有產生連結。所以現在的我是"為了會用到而去學"(自己就是自己老闆時的心態),而不是之前的我"學了才看看是否會用到"(自己要當員工時的心態)

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

【自然生活】02-極端氣候

梅雨最強一波下完之後,水勢仍強


在山上居住,雖有好的空氣可吸、不用戴口罩或買空氣清淨機,雖有好的水源可喝、不用買濾水器,雖有好的食物可吃,減少黑心食品的毒害,但仍需面對氣候越來越極端的問題,夏季有時非常炎熱,冬季有時非常寒冷,雨季有時下成暴雨,強度越來越大是自己必須面對及適應的地方。

2017年6月3日 星期六

【親師生共學】01-共學



共學,每個大人的定義不太一樣,有的定義是一起學習,有的比較像陪玩。育跟樂是兩件事,端看以何種為主軸,教育可以很有趣,娛樂也可以有教育成份,兩者都可成立;親子共學,是現今教育的其中一種方式,只是很可惜有越來越多的商業行銷話術,把教育跟陪玩模糊化,讓爸爸看起來不像爸爸,比較像是司機,媽媽看起來不像媽媽,比較像是瑪莉亞,父母親從教育業變成服務業,是現今社會有趣的現象之一

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

【自然生活】01-氣候



節氣已過小滿,山上的溫度才正要開始炎熱,目前的夜晚,冬天的棉被還無法收起來,不然隔天起床喉嚨就會覺得怪怪的。我很喜歡夏天住在山上,因為涼快,也不需要冷氣,頂多只要開電扇,而且半夜還會被冷醒;市區的家,過去只要下班回巢,進房間第一件事,就自然會先按冷氣開關冷房,不然會熱到受不了,沒有空調真的很難在市區生活

2017年5月8日 星期一

【太極平衡】01-生活



晨起的氣功與太極拳,是農忙前的暖身,是身體的一種平衡。

工作時講求的是效率,所以通常要「快」,太慢做不了太多事情;而太極反而是要「慢」,因為慢才能感受到整個身體要如何運用,太快則很難體會細微的部分。

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

【自然生活.太極平衡.親師生共學】青年返鄉


我的家,有兩個,一個在捷運站旁,一個在離都市不算遠的山林之中

在這兩個家,有截然不同的環境及生活方式,因為同一種情況,在分處兩個家時,有不同的處理方式,因此讓我對其它事情也常用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及解決

我的自然生活,不是與現代社會隔絕,回到原始人的狀態,而是在現代科技與自然環境當中,找到一個不但適合自己、還能友善地球的生活方式

2017年3月20日 星期一

【簡單生活005】健康

野外的植物,懂的人,就知道那是要如何運用的寶,不懂的人,會認為那是不要的雜草;太極拳,懂的人,就知道是人生的道理,不懂的人,會認為那是老人家的運動;因緣學的太極拳,現在是早上起床後的運動,有很多原理,是可以跟小孩教養、自然教育、農事操作上交互運用的,這部分留待後續記錄分享

人生過了顛峰期,大部分的長輩都會說,錢賺多沒用,健康最重要;但在打拼賺錢的時期,順位通常都會被擺到很後面,覺得如果沒得生活,有健康也沒用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,也各有不同的情況,個人覺得健康跟生活,是可以並存的,是可以辦得到的,所以會努力朝這個方向前進

現代的人住在都市中,外出要開始帶口罩,因為空氣髒、容易過敏;家裡要安裝過濾器,因為覺得水沒那麼乾淨;飲食也開始注意,因為不少黑心食品流竄;圍牆越來越高、鎖越來越多,因為怕懷人…現代的人,勞累賺錢後,再花錢玩樂買安心比較多,能不被商業廣告控制,能放心享受人生的比較少

我們能給小彩虹的,是心理上的"安心",跟生理上的"健康",我們沒有要跟社會脫節,但我們的快樂將不會是無止盡的物質慾望,我們在基地,可以不用帶口罩就能盡情呼吸,我們附近有小溪,可以不用一定要到游泳池才能玩水,我們自己種菜,可以減少很多黑心食品的危害,科技是我們運用的工具,而不會主導我們的人生

健康,是很重要的,除了把小彩虹的健康顧好,我們也把自己的健康顧好,讓小彩虹未來不用顧慮我們,這就是我們能給她的最好禮物!

2017年3月14日 星期二

【簡單生活004】 恩典牌

物品的流轉很有意思,讓自己的空間可以更有效率運用、不用一直想要換更大的房子,不用一直想要買更多的櫃子,還能讓同樣想法的朋友更加凝聚。因為有了小彩虹的關係,恩典牌寶寶用品,我們非常感謝大家的給予,同樣地,我們也會把接下來無法用到的物品,陸續流轉出去給正好需要的朋友,繼續傳遞愛。

因為寶寶的成長速度很快,所以幾個月的時間,很多能用的東西就變成不能用了,例如衣服,我們目前已經可以撐好一陣子。為了讓資源更有效運用,以及讓大家不會怕,送到其實被送的人用不太到的東西,因此我們目前尚需要的,直接整理如下:

*適合山區用的室內暖爐(恩典牌尤佳)
*尿布(S或M,L先不用,不然空間又會開始變小XD)
*副食品攪拌器(前輩媽媽推薦:思樂誼的調理機瘦長型)
*有腰蹬的揹巾(前輩媽媽推薦:ergo360,3P3)
*餐椅(非塑膠製品尤佳)

2017年3月10日 星期五

【簡單生活003】圖書館

捨,不完全是"去除",只是"用另一個方式存在",在慢慢地把數年以上沒有再去翻閱過的書流轉之後,空間多了不少,這不代表無書,而是變成「我家的書都在圖書館」這個概念,自己沒看的時候,可以讓其他需要的朋友看。在離家走路不到15分鐘的時間,有兩間市立圖書館,有兩家連鎖書局,有一家二手書店,新舊藏書量其實已經夠多了,不太需要一直買來放在家裡書櫃,目前還在櫃上面的,多數是工具書。

圖書館,仍是自己常去的地方,圖書館各分館館藏種類不同,所以若是附近兩家都沒有自己要看的,也可以透過線上預約跨館借閱,閉館跨館也可還書,非常方便。另一個概念,是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小圖書室,所以同班同學除了可在學校借閱之外,也都可以家庭間互相借閱

早期也有很多好書,不同的小孩子,不同階段,適合不同的書;不是"拿好書清單去讀",而是「根據小孩子的狀態,去選擇讀適合的書」,這個觀念,隨著小彩虹的長大,我會陸續整理出來~~

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

【簡單生活002】書

跟畢業紀念冊道別的同時,櫃子還有很多書,這些書都是當時很喜歡,但是也已超過10年沒有再去翻動,因此簡單回顧之後,就…

1.不捐贈:為什麼不捐贈,因為捐的東西,未必是該單位需要的,就算要捐,也要先詢問哪些是需要的之後才捐,我不想像清垃圾一樣,把東西放到另一個地方,就當做做好事,結果造成該單位的大困擾,這就失去捐贈的美意
2.二手書店:家附近剛好有二手書店,所以先查詢會收的書之後,就把書拿過去,二手書店一樣不是照單全收,而是只收需要的
3.讀冊:現在也有虛擬通路,不在二手書店收購範圍之內的,讀冊群組的其他網友有可能需要,因此部分的書會寄到讀冊的倉庫,以目前的資料來看,自己的這些書,已被其他需要的網友收購八成了,算是不錯的流通管道
4.以上都做了,還是會剩下一些書,這就進資源回收管道囉~~

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

【簡單生活001】畢業紀念冊



能安祥地睡覺,著實是人生幸福之一啊!家裡多了一個成員,需要的東西也增加了,需要多一張床、多一些衣服、多一些食物、多一些…;每樣都多一些,也就代表能用的空間變少了,看來得好好"斷捨離"

斷捨離,把放在抽屜多年的其中一樣物品--畢業紀念冊給資源回收了。在這之前,會覺得很多都要留著紀念,因此放著被灰塵覆蓋的東西越來越多,然後過年大掃除再拿出來擦掉灰塵,就又放回去,大部分是沒有再看看裡面,而這一次,是多年來頭一次好好地翻開它回憶,發現其中仍留在腦袋的,不到百分之一,因此,畢業紀念冊,別了!

2017年2月24日 星期五

【小三】



我的小三不是車子,這時候的她,吃飽睡,睡飽吃。
我的小三喜歡抱抱,晚上要找時間及機會去抱抱她。
我的小三性子較急,跟學太極拳的我完全顛倒。
我的小三力氣不小,第一天換尿布就差點腳抓不牢。
我的小三食量不小,還好家有農園供應食糧。
我的小三跟正宮同房,目前正在互相適應與瞭解。
我的小三勇勇壯壯,能給妳的最好禮物就是健健康康。

感謝正宮接納及照顧小三~~

2017年2月9日 星期四

【小彩虹】小福神



我自己打太極拳,媽媽則是練瑜珈,從受孕那天起,在媽媽肚子就是吸收有機菜養份而成長的有機寶寶--小彩虹,不知出生第一天就氣色紅潤,是否跟這些因素有關?!

小彩虹,我們能給妳的禮物之一,就是讓妳在兒時的成長過程中,能跟著我們踩在廣大的土地中奔跑,能喝到無污染山泉水源頭的水,能吃到自己親自耕種同時經過第三方驗証的有機蔬果,能呼吸山頂上清新的空氣,能跟著志同道合家庭的大哥哥大姊姊一起玩。

小彩虹,我們會從接觸自然、尊重生命開始,我們會一起營造祕密基地及自己的祕密花園,我們會一起運用自然界的力量,先天最棒的空氣、水、土壤來栽種自己要吃的蔬果,我們會學習使用工具,運用自然界就有的素材(後方的竹林及樹木)來創造各種玩具及生活用品(例如鞦韆、釣具、…),我們會盡力分享所體會到的一切給志同道合的朋友們,讓世界更好

小彩虹,我們會用最大的耐心與愛心,讓妳有充分的時間打好基礎,熟悉身體肢體與感官的運用;我們會將過去的經驗分享給妳,妳的未來將由妳自己來創造;我們會讓妳盡量嘗試各種事物,不讓妳變成只會才藝跟考試,但對生活沒感覺的人;我們給妳的快樂,絕不會是充裕物質化的這種快樂,而常常會是有時很累,但滿滿成就感的喜悅

我自己這一路上的人生及教育體悟,太極的平衡與圓、自然耕作及生態的親師生共學、將會透過自己成長中的孩子,以及正在運作中的幼幼組,進而國小組、戶外探索組,做成紀錄給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,期盼對未來有正向的影響及改變!!

2017年2月2日 星期四

【大自然學校】戶外第一組小回顧

大自然學校,是自己在過去的人生旅程中,所體會出來的教育理念與實踐,不只基地有連續性及相關性,戶外活動也有,不是把一本步道書中所提到的地方,隨機去走走看看而已。帶得好的戶外活動,孩子會越來越期待下一次要去哪裡,反之,若把戶外活動當成是磨練體力、意志力、耐力的苦行僧行程,就慢慢會開始讓孩子覺得無聊,只是走路而已,甚至還事先帶玩具及書,或是條件交換,而這就是安排不好的戶外活動,沒有讓孩子主動期待,反而變成被動被逼出或騙出家門,或是把家裡的客廳及廚房,尤其是玩3C這件事情,由室內移到室外而已

*盡量動腦參與決策過程
*盡量動手練習實作
*盡量運用大眾運輸工具
*盡量將學校所學運用到生活當中

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

想傳達的教育(三):幼幼組,親師生共學

幼幼組,時間長期、內容連續性,擁有一個祕密基地,大家共同營造,感受春夏秋冬四季及日夜的變化,地點由基地內、基地週遭、進而到全台灣。

不是完全用目標導向的方式,讓小孩子一直被動跟著走,而是會讓大家試著主動,讓大家在自然中探索,讓大家把在其它地方的所學,應用在生活當中,因此,不是分科目教學,也不是教自然生態課,而是綜合學習,做一件事,是需要不同領域的知識及技巧,才能完成的。

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

夏令營:2016食農教育&古道溯源

夏令營的概念,不是以「做多少事」為主,而是以「能體會」為最優先,體會了,自然印象深刻,若是沒有感覺,就又是「玩玩而已」的活動行程,玩過就丟。深刻的情感,是可以創造出來的,就看怎麼來引導,尤其是參加過後的小孩們,之後還會帶著爸爸媽媽一起來基地,並且還記得當時所學到的一切、與爸爸媽媽分享,這就是我想要帶出來的感覺!!



2017年1月15日 星期日

想傳達的教育(二):每個人都不一樣

每個小孩都不一樣,有的外向,有的內向,有的喜歡動態的活動,有的喜歡靜態的活動,有的動作較快,有的動作較慢。現在的小孩最缺的已經不是活動了,因為市面上的活動多到爆,而且還會越來越多種類,時間已經被排得滿滿的比比皆是,總覺得現在的小孩最缺的反而是慢下來,能有人好好地看見及理解他們,讓他們也有些許時間可以去做自己想要嘗試的事物。

2017年1月12日 星期四

想傳達的教育(一):不是觀光體驗

有靜也有動,有用腦袋也有用身體,達成"平衡";從基礎到運用,達成"連續",是自己辦活動的概念之一,我不想讓小孩子只接觸單一領域,生活,其實是全方面的,跟學校的分科教學不同,而是顛倒,是把所有科目貫串在一起,實際運用在生活當中。

2017年1月9日 星期一

小孩愛吃菜

在基地舉辦戶外親子活動的時候,還蠻常聽到:我的小孩不愛吃菜(或水果、…),可是很奇怪,在這裡就會吃。當然,原因百百種,我自己針對個人帶領的經驗,分享其中幾點給大家。

2017年1月7日 星期六

兒時記憶

在都市成長的孩子,進入山林總有一分緊張感,自己從小也是在都市裡長大,但成長過程中,並沒有與山林隔絕。印象中,小時候過年時總會穿著厚厚的紅衣,坐在家裡的小貨車後座(父親是總舖師,車子是載貨用),經過彎蜒的山路,回到山上過年,換新春聯,說吉祥話,在庭院中跑跑跳跳,圍爐吃年夜飯,拿阿公發的紅包,阿媽則是會拿私房錢,放在紅包內偷偷拿給我,還交代不要跟媽媽說。

2017年1月3日 星期二

小彩虹

今天的彩虹,好近好近,過新年後回大自然學校基地的路上,再度見到她。

或許是巧合,或許真是緣份,在確定有小baby之後的幾個月,見到她的次數變得好多好多。

還沒幫小健身房取名字呢!我想,妳在出生後,自己為自己取自然名之前,我們就先叫妳,小彩虹吧!!

小彩虹小彩虹,現在是國曆新年後見到她,再過不久,就是農曆新年後見到妳囉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