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2月2日 星期四

【大自然學校】戶外第一組小回顧

大自然學校,是自己在過去的人生旅程中,所體會出來的教育理念與實踐,不只基地有連續性及相關性,戶外活動也有,不是把一本步道書中所提到的地方,隨機去走走看看而已。帶得好的戶外活動,孩子會越來越期待下一次要去哪裡,反之,若把戶外活動當成是磨練體力、意志力、耐力的苦行僧行程,就慢慢會開始讓孩子覺得無聊,只是走路而已,甚至還事先帶玩具及書,或是條件交換,而這就是安排不好的戶外活動,沒有讓孩子主動期待,反而變成被動被逼出或騙出家門,或是把家裡的客廳及廚房,尤其是玩3C這件事情,由室內移到室外而已

*盡量動腦參與決策過程
*盡量動手練習實作
*盡量運用大眾運輸工具
*盡量將學校所學運用到生活當中



大自然學校的戶外活動,跟基地的活動一樣,會視孩子及當地當時的情形,來決定下一次會是什麼行程,因為每一次的活動都會激發出新的走向,所以我會以最適合、最能將感覺最大化的方向來進行,也就是下一次的活動,是這一次活動後才會正式決定,而不是通通先排好,然後照表操課。

*沒有生態遊戲
*不使用獎懲
*沒有嚴格的時間規定
*沒有特定的方法限制
*不是玩玩而已的快樂,而是努力過後的成就感
*重點是在過程中引導建立生活經驗的連結,以及創造生命中的感動,而不是去了哪裡,做了什麼而已
*每個組的小孩特性不同,所以活動地點及順序、方式也會有所不同,而不是不同組都走同樣行程

在這幾年實際帶領的過程中,嘗試著一種新的可能性,就是是否一定要有所謂的生態遊戲,或是用獎勵來激勵,用懲罰來提醒,來吸引或促使小孩子去做?我自己的經驗,連續幾十次的戶外活動,到目前為止,都還沒帶過生態遊戲,也還沒運用過獎勵與懲罰,甚至過程中還會是辛苦的,小孩子仍舊保持熱忱,也依舊會期待未來的活動。也就是說,會引導技巧的話,不需要用遊戲及獎懲的方式,就可讓小孩子主動學習。

【三貂嶺】計畫的起始


【浸水營古道、阿朗壹古道、旭海大草原、南仁湖】






【思源埡口】迷霧森林、心靈引導



【幼坑古道】五分寮之後續



【舊草嶺隧道】鐵馬之旅一



【探索十分】幼坑之後續


【內雙溪古道】陽明山古道探祕,不同季節不同風貌




【台東部落】部落之行一



【猴硐】淡蘭之旅一



【冬之三貂嶺】五分寮之後續



【鹿角坑溪】陽明山探祕之後續



【大粗坑古道】淡蘭之旅二



【花蓮四天三夜】部落之行二




【皇帝殿】三大岩場之一



【鐵馬遊桃園】水源探索



【平溪大三尖】五分寮、水源探索之後續



【花蓮四天三夜】part2



【南投三天兩夜】祕境探尋




【小粗坑古道】淡蘭之旅三



【新竹17公里海岸線】鐵馬之旅二



【平溪】淡蘭之後續



【南港大岩壁】挑戰全五條繩索


【內灣】鐵道之旅後續


【嶺腳】獨木舟



【平溪、菁硐】平溪線後續


【金瓜石】淡蘭之旅四
 


【五寮尖】三大岩場之二



【烏來採馬告】原住民文化



【蘭嶼四天三夜】小孩運用之前活動所學,自己設計安排行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