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6月12日 星期日

140-level 2

從彩虹出生之後,孩子想走步道,我才陪伴她去走(孩子主動),而不是我安排固定時間帶她去走(孩子被動)的模式,即將進入新的篇章,行動學習的開始, 時候到了!

在第一條步道走64次,以及風櫃嘴路線7次的過程中,有一些元素會被自然觸及,這些元素,就是接下來基地外的探索順序,這跟隨選步道去走完全不同,若是隨選,通常都會去被定義的大小百岳、市售書或網路資料及網紅、新聞所提到的熱門步道,走走看看玩玩、訓練體能;若是上步道課,就會是跟著老師走及聽老師說。

若不是大人在說,小孩在聽,而是反過來,孩子在說,大人在聽,以小孩的主動觀察為主,大人只需陪伴及引導呢?若以孩子為主體,每次的行程,就會產生先後順序了,跟電玩遊戲一樣,條件被觸及到,才會產生新的事件,才會有新的探索,然後新的未知就會驅使孩子主動,也就是說,若孩子是被動跟隨,可以直接排滿半年一年的行程,反正小孩只是被安排跟著走,但若以孩子的主動為主,就需要引導者觀察及感受孩子這一次的探索狀態,才會知道及連結下一次的新探索為何,也就是行程是無法一開始就全部預排好的,而會跟孩子該次的主動探索有關

孩子主動,目標會動態調整,大人只需觀察陪伴及引導;孩子被動,目標就需要大人先決定好,小孩再照做,兩者的過程是不一樣的。體能的部分,若孩子是被動的角色,就會是大人安排好時間路線,讓孩子至少要走完,以訓練體能,體能隨著強制固定外出訓練的時間及次數而逐漸增長;若孩子是主動的角色,就不需大人安排固定的訓練,而是孩子自己在探索的過程,體能自然而生,也因為探索未知無形中會產生動力,體能屬於跳躍式增長;若孩子是被動去走,大人常會需要準備好玩的元素或解說,讓孩子繼續前進,減少孩子不想再走所帶來的負面情緒,若孩子是主動去走,孩子自己就會沿路找到一些樂趣,讓自己不斷前進,大人不需做安排,只需陪伴即可

學習過程的順序不同,之後會如何呢?我會繼續記錄下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