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竹節蟲很多,白天通常會在葉背,晚上常見在葉面,更容易觀察,夜間觀察不同於白天,因為晚上出沒的動物或昆蟲跟白天會不太一樣,除了蛾、青蛙、會叫的昆蟲之外,竹節蟲是這裡距離最近,打開門走個10秒就可以看到了,再加上晚上比白天舒適許多,是個觀察的好時機
2021年7月30日 星期五
2021年7月29日 星期四
030-獨角仙
基地這裡的氣候,獨角仙通常是6月左右最多,基地周遭有獨角仙喜歡的樹,每逢步道走一遭,就會順道看看牠們的近況如何,觀察到樹皮被獨角仙啃食處,會有蜜蜂緊接在後採集,有時兩者競爭,被干擾的獨角仙就會掉到地上,然後再慢慢爬樹上去,行動緩慢,力氣很大,不過跟會飛的蜜蜂比起來,動作相對不夠靈巧,總是吃虧居多
2021年7月18日 星期日
029-巧合教學
某天,我們在教室看獨角仙的影片,小彩虹突然「咦?那是什麼?」看到地上有一隻昆蟲在爬,靠近仔細一看,就是一隻公的獨角仙,剛好影片正在介紹其種類,所以一邊有影片介紹,一邊看著手上這一隻,很有意思。
2021年7月11日 星期日
028-吉丁蟲與叩頭蟲
這一陣子,走離自己較近的枝葉時,常聽到某昆蟲振翅飛翔的聲音,耳朵搜尋聲音來源,眼睛會看到身體及翅膀的類金屬反光,相當亮眼,很有趣的發現是,原本是看該昆蟲要飛到哪裡,然後準備衝過去仔細觀察他,結果他繞了一大圈之後,竟然又往自己這邊飛來,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
2021年7月6日 星期二
2021年7月2日 星期五
026-黑緣角胸葉蟬若蟲
一天,郭阿嬤在理菜的時候,發現一隻蟲,沒仔細看的話,還以為是小葉片,綠色的身體融入綠色的環境,我們不知與他相處多久了,卻老是從旁走過沒注意到他;這隻蟲很有趣,會左右搖來搖去,有點像螳螂模擬葉片搖動,他也會瞬間強力彈跳,是個可緊急應變敵人來襲的脫逃能力
2021年6月29日 星期二
025-綠竹筍與筍龜
綠竹筍,生長期緊接著在桂竹筍之後,一天,老爸在挖筍時,發現一隻筍龜(臺灣最大的象鼻蟲,特有種),聽他說筍龜小時候很常出現,是玩伴之一,但很久不容易看到了,能再看到非常懷念,那時除了會用繩子綁住讓他飛之外,還會烤來吃,非常美味。嗯嗯,為了一嚐美味,喔不,是為了保育,所以看完就讓他飛走,繼續繁殖壯大族群囉!
2021年6月24日 星期四
024-羅漢松與橙帶藍尺蛾
7月開始,常看到台灣藍鵲老是飛停在羅漢松上,仔細觀察才知是羅漢松的果實吸引著他。羅漢松的果實很可愛,一邊是可食果肉,一邊是種子,用可食果肉吸引鳥類取食,鳥兒飛往某處時若有排泄,種子就會被排出來,繼續在新天地繁衍生命。
2021年6月20日 星期日
2021年6月12日 星期六
022-秋葵與切根蟲(球菜夜蛾_小地老虎)
某天,要幫才移植到土裡沒多久的秋葵小苗澆水,發現幾株斷在旁邊直接死亡,疑似是切根蟲惹的禍,因此直接拿鏟子開挖,在根部附近的土裡,果然找到切根蟲,若不找出他,小苗就會一直被切斷
2021年6月5日 星期六
021-蟲
以生態角度來說,每種蟲都有喜歡的葉菜,而以規模農業來說,每種要賣的葉菜都有不同的蟲害;以生態角度來說,自然界的生命會有自己平衡的方式,而以規模農業來說,目標是菜要漂亮又要多量,所以要適度人為介入,不然不容易達成目標。
2021年6月4日 星期五
020-自然風與自然甜
住在山上,主要靠的是身體自己調節與適應溫度,這裡冬天有到零度過,我們沒有暖氣,夏天教室內有到四十度過,我們沒有冷氣,頂多就是使用電風扇,身體喜歡自然風勝過冷氣的風,以體感來說,自然風是柔和的,輕撫皮膚的感覺很舒服,而冷氣風是偏硬的,直吹或吹久反而沒那麼舒服
2021年6月2日 星期三
2021年5月31日 星期一
018-生食甜玉米
繼上次的烤玉米筍之後,生食等級的甜玉米也進入最佳採收期了,蟲蟲也知道最佳採收期,而且跟我們人類不太一樣,會比我們還要早個幾天,因此我們若不及時採收,那麼蟲蟲就會幫我們全部處理,他們不僅採收時間比我們早,功夫也比我們厲害,我們還需花力氣剝殼才吃得到,他們直接鑽進去就可以吃了
2021年5月30日 星期日
2021年5月24日 星期一
016-冬末蔬果(草莓、高麗菜、芥菜)
基地,因位處海拔較高的地方,再加上日夜溫差大,夜溫較低,因此高麗菜可以種到6月初,往年春雨都會比較多,下完又緊接著夏日高溫,因此有不少葉菜類會爛掉,但今年春雨少很多,清明過後就沒什麼下了,因此高麗菜收穫不少,前一陣子常常吃;偶爾還有草莓可以享用的幸福;現在也還有芥菜,端午都過了,還在吃長年菜XD
2021年5月19日 星期三
2021年5月14日 星期五
014-台灣獼猴
某天,在基地發現水管被壓斷、掉在地上的被啃食木瓜,還有石頭上有剝剩的橘子皮,調閱監視錄影畫面,原來真的是推論中的猴子!附近的北投山區,其中一群已百隻以上,還好這邊目前只有一隻(看有受傷的情況,可能是猴王爭霸戰中落敗的一方?!),若是一群,我們大概就沒有水果可以吃了
2021年5月9日 星期日
013-童年野趣(天然鞦韆)
人工、天然,兩者有不同的感覺,學校、公園有符合安全法規的人工鞦韆,頂山基地的溪中有樹垂藤蔓的天然鞦韆,盪起來的感覺很不一樣。先天自然的鞦韆少之又少,人力用自然物做鞦韆的較多,例如找一棵適合的樹,用繩索、木板等自然物來做鞦韆
2021年4月30日 星期五
2021年4月29日 星期四
2021年4月28日 星期三
010-童年野趣(淋雨)
都市的孩子,聽到最多的就是這個不行、那個不可以,到處都是危險,很多都是會造成(大人的)麻煩,其實,有些是能找到"可以"且"安心"的方法。昨天傍晚在室內有氧運動完,準備要洗澡前,就帶著小彩虹到室外玩淋雨遊戲。能如此放鬆放縱地淋著雨大笑,還喊著要再一次,若是小時候的我,一定被罵到臭頭^^
2021年4月27日 星期二
009-生火烤玉米筍
目前時期的孩子特點之一,就是想做到大人或大哥哥大姊姊在做的事,因此會容易主動嘗試,不斷重複去練習,小彩虹首次生火成功之後,自己找到機會就再練習,因此,要藉機進入下一個階段,去延續點燃的火苗(視時機去引導,去串連生活週遭,自主學習的效果是乘法,不是加法而已);學了生火之後,就是應用了,剛好有玉米筍可以採收,就來烤玉米筍吧!
2021年4月24日 星期六
008-馬告
馬告,山胡椒,有獨特的香氣,兩年前拿到幾盆小苗,放一陣子只剩兩株,但小苗時期分不出公母,不管如何,也只能先種下去看看了。去年冬末春初,發現兩株開的花不一樣,運氣真的很好,剛好就是一公一母(若是二公或二母,都無法結成果實),也因此我們六月能夠開始採摘馬告,試試不同風味的料理。
2021年4月19日 星期一
007-生火
火,是重要自然元素之一,在野外生活中,保暖、照明、煮水、煮食,消毒、製作器具,都是要用到火。生火有很多方式,古代文明的鑽木取火、現代文明的瓦斯爐、綜合兩者的打火石生火、火柴棒、打火機等等,不同的生火方式,體會到的也不一樣
2021年4月7日 星期三
006-自然之景
同一塊土地,同一個地方,在不同時期,看出去的景象會不同,但這需要極其長期,春夏秋冬,日夜晴雨,才能有所體會及感動。在疫情之下,被鎖在山林中的我們,望著遠方群山,望著不同氣候中的101…
2021年4月2日 星期五
2021年3月31日 星期三
004-桂竹筍03
因這一陣子常進竹林,因此小彩虹身體越來越適應,已可以分心開玩笑。折桂竹筍的時候,會有一聲清脆"波"的聲音,聽起來很療癒,而測試該節間要留著吃還是要去掉,會用指甲輕輕壓痕,若無法輕易有指甲痕跡,代表用牙齒咬會太硬,不好吃,就是要去掉的
2021年1月13日 星期三
003-桂竹筍02
桂竹筍採收後,仍會繼續纖維化,因此背回來後要馬上剝殼煮熟,俗稱殺青,再放涼冷藏備用。剝殼很有趣,讓小彩虹先觀察,她會找出剝的方法,孩子通常會按照竹子的生長序順著剝,因為是一層蓋著一層,所以必須先從最外層開始,才有辦法剝除,用此方式特徵是,最後會留下筍尖待處理。
2021年1月12日 星期二
002-桂竹筍
今年基地的桂竹筍,因春季少雨的關係,比較晚冒出土,一旦下了場雨,就真的能感受到雨後春筍這句成語的意思,一般兩三天可採收一次。近幾年獼猴、山豬、松鼠變多了,都會幫忙採收,多虧牠們,我進竹林採收的成果,背回的負擔逐年減輕…(這算好還是不好XD)